買入不到一年的公司,又“火速”賣掉,宏昌科技為何有這種操作?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IPO日報
近期,一家家電配件廠商浙江宏昌電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因閃電收購新能源零部件生產商,但持有不到一年,又火速剝離資產而受到關注。
在公司2011年登陸資本市場後,宏昌科技業績出現變臉,增收不增利,毛利率持續下滑,似乎將這家上市公司逼入了轉型的十字路口。從進軍新能源賽道,到與成立僅半年的初創企業結盟,宏昌科技的跨界故事充滿資本運作的急迫感。
但10億元募集資金在手、貨幣資金儲備近8億元的“不差錢”表象下,其戰略轉型的可持續性正遭遇市場拷問,究竟是未雨綢繆的第二曲線布局,還是業績承壓下的病急亂投醫?

製圖:佘詩婕
0
1
業績變臉
宏昌科技是一家家電配件生產商,公司產品主要麵向洗衣機、智能坐便器、洗碗機、淨水器等家電廚衛領域。
近年來,公司營收處於持續增長階段,但淨利潤表現波動較大。
2020年至2023年,宏昌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5.77億元、7.68億元、8.26億元和8.85億元,同期,扣非淨利潤分別為0.71億元、0.58億元、0.55億元及0.77億元。

宏昌科技在2021年通過創業板上市,但在上市之後,業績出現了明顯的變臉情況。
將時間線拉長,2017年至2020年,也就是公司上市前期,產品毛利率一直在25%之上,但在2021年上市後,毛利率猛然下降六個點,,2022年毛利率持續下滑至17.94%。直到2023年毛利率出現回升,為20.22%。但在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再次出現下跌至17.81%。

其中,流體電磁閥、模塊化組件、水位傳感器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這類產品的市場需求主要受下遊各類家電產品的供求狀況影響。
近年來,我國洗衣機行業整體上已逐步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行業龍頭聚集趨勢顯著。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20年—2021年,海爾集團、在洗衣機市場合計占有率為66.7%和 66.3%。
當行業集中度較高,下遊企業則在產業鏈上表現會相對強勢,上遊配件商話語權會遭到削弱。
表現在業績上,宏昌科技近年來應收類款項規模不斷上漲。2020年至2023年,公司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分別為3.37億元、4.13億元、4.69億元和4.7億元。

0
2
“追風者”
主營業務承壓,加之房地產下行,宏昌科技將目光投向了汽車和人型機器人賽道。
宏昌科技表示,公司於2023年開拓汽車零部件新業務,並組建了專業的管理團隊,開展廠房建設、設備采購安裝調試等工作。2023年4月,宏昌科技通過股權轉讓和增資的方式,拿下蘇州納斯康迪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稱“納斯康迪”)65.93%的股權,合計投入2061.47萬元,納斯康迪於2024年6月起納入公司合並報表範圍。
彼時,納斯康迪擁有玉柴機器、零跑汽車等新能源客戶,不過公司整體規模較小。
截至2024年1月31日,納斯康迪的資產總額為1038.4萬元,淨資產694.6萬元。根據數據測算,當時宏昌科技對納斯康迪100%股權的估值為3126.74萬元。相比標的總資產,這一溢價幅度並不低。
從財務數據看,納斯康迪在2024年的業績表現並不樂觀,營業收入為34萬元,淨利潤虧損37萬元。
2025年2月18日晚間,宏昌科技在投資納斯康迪短短10個月的時間後,宣布以2050萬元的價格將股權轉讓給自然人張春華,進行資產剝離。
對此,公司方回應稱,此次出售決定主要出於兩方麵原因:一是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的溝通不暢;二是項目進展較為緩慢,恰逢有第三方有意購買,因此公司決定出售納斯康迪相關資產。
有投資者質疑,溝通不暢問題難道在商談並購時期沒有發現和進行解決嗎?其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情況?記者就相關問題詢問上市公司,不過截至發稿並未得到回複。
0
3
又將投資
而在公司宣布剝離納斯康迪資不到兩周後,也就是市場普遍認為宏昌科技放棄轉型想法,重新聚焦主業時,2月27日,其在機構調研交流時表示,公司正通過汽車零部件和人形機器人雙賽道布局,開啟從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的跨越式轉型,且在2025年1月,宏昌科技正式成立全資子公司浙江宏昌致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司還稱目前獲得了零跑汽車多個項目定點,且通過二級供應商的形式為吉利商用車提供了保險杠的生產。
另外,在人形機器人方麵,宏昌科技近期出資1500萬元,增資廣東良質關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質關節”)。投資完成後,宏昌科技持有該公司15%股權。
據悉,良質關節成立於2024年9月成立,產品可以應用於協作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機器狗、高端數控設備、工業母機機床四五軸等領域。
不過從公司火速買賣納斯康迪的過往來看,良質關節同樣是一家行業內的初創公司,未來能否與公司業務實現良好的協同效應,以及使其真正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另外,從賬麵上來看,宏昌科技的資金儲備較為充足。截至2023年底,公司貨幣資金為7.94億元。
這源於公司在2021年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6.27億元後,又在2023年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3.74億元。截至2023年底,公司發行股票尚未使用募集資金總額為1.92億元,發行可轉債部分尚未使用募集資金2.35億元。
不過就目前公司急切轉型和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來看,未來家電領域在建產能投產後能否被消化,仍存在一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