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大力提振消費、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等,成為實現年內發展目標的關鍵所在。
其中,民營經濟成為一大關鍵詞。報告提到,“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
“對於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製度保障、耐心資本是兩個關鍵要素。”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說。
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近年來,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迎來曆史性機遇,僅在2024年,關於民營經濟發展便有多個政策利好信號釋放。例如,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製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等內容,為民營企業營造了穩定的發展預期。
“對於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製度保障、耐心資本是兩個關鍵要素。”田軒向北京商報記者如是說道。
圍繞製度保障方麵,田軒認為,需加快推進立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落地實施,以法律形式明確民營企業的地位,保護其合法權益,特別是在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關鍵領域,填補專門立法的空白。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通過持續地減稅降費、信貸支持、市場準入等,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發展民營經濟,繞不開的是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對應的則是銀行“不敢貸、不願貸”,這就與田軒提到的“耐心資本”密切相關。
田軒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要通過設立長期股權投資基金,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建立健全保險資金、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的長周期考核機製等,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有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支持其長期發展。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提升市場包容性,包括優化上市條件,簡化審核流程,提高IPO審核效率,完善協議轉讓、並購交易等多元化退出渠道,實現耐心資本“募投管退”全鏈條優化。
在全球資本流動性過剩與短期投機盛行的背景下,耐心資本作為一種注重長期價值創造的投資形態,正在逐漸成為破解經濟轉型難題的關鍵力量。在關於優化私募基金稅收製度議案中,田軒同樣建議,探索跨境投資稅收政策,吸引國際資本參與國內私募基金投資,促進跨境耐心資本的形成。
專項投資基金擴大有效投資
宏觀政策發力的落腳點,歸根結底在於發展實體經濟。報告指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切實選準選好項目,管好用好資金,保障在建項目資金需求,堅決防止低效無效投資。
針對提振消費信心和擴大有效投資的具體舉措,田軒預測,監管部門將推出專項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興產業基建、民生工程、服務業等領域的投資,重點支持產業升級;將通過政策引導和激勵機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項目的融資支持,簡化審批流程,提升投資效率。
“同時,將加強就業保障,提高居民收入預期,健全社會保障體係,促進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的回升;將打造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擴大多元化服務供給;將完善消費環境,優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機製,提升消費體驗,激發消費潛力。”田軒補充道。
要發展,也要防風險。報告提到,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在發展中逐步化解風險,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轉型與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國內外環境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顯著增加。綜合中國經濟發展麵臨的實際情況,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開局之年,2025年宏觀調控政策布局重要性更為突出。
2025年宏觀政策應如何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田軒從多個方麵給出了答案。田軒認為,監管部門將采取一係列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措施。“穩增長”方麵,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靈活調整政策力度,綜合運用結構性政策工具,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激發市場需求和活力;財政政策聚焦於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優化支出結構,精準投向民生、消費和科技創新領域。
“防風險”方麵,田軒從地方債、房地產以及金融監管三個領域進行了分析。田軒指出,將加強對地方債務的監管,推動地方債務置換,繼續實施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防止房地產市場大幅波動,同時,加強金融監管,提升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推動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並設立金融穩定基金等,防範係統性金融風險。
政策工具箱須兼具力度與精度
2024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我國貨幣政策基調時隔14年首次發生變化。在報告中,延續提到“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
在此基調下,我國2025年經濟增速(GDP)主要預期目標設定在5%左右,消費者物價(CPI)增速目標2%左右;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赤字規模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9.7萬億元。
在田軒看來,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設定綜合考慮了多種因素,既確保了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又留有適當的空間應對潛在的不確定性。這也要求政策工具箱必須兼具力度與精度,既要保持逆周期調節的有效性,更要強化跨周期調節的前瞻性,通過製度型開放培育新質生產力,最終實現速度與質量的辯證統一。
田軒認為,政策實施節奏將分階段推進,初期以穩增長為主,逐步轉向結構調整,確保政策協同效應最大化。
在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時,報告提出,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綜合報告設定的發展目標以及工作任務,田軒表示,全國兩會為全年經濟發展定下了基調,將為市場提供明確預期,引導資源配置。隨著政策紅利逐步釋放,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將有效提振市場信心,促進投資和消費增長,推動經濟平穩運行。此外,政策導向將引領產業結構優化,激發市場活力,特別是對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的支持,將進一步催生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為全年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而報告釋放的政策信號等也將為市場帶來新生機。田軒預計,兩會後市場將迎來多重利好。一是消費政策刺激效應顯現,民生保障政策強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潛力釋放,內需市場擴大,並推進新型消費模式如數字消費、銀發經濟、體驗式消費等快速發展;二是科技創新成為發展新引擎,通過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大稅收優惠支持,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企業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將推動人工智能、6G通信、高端裝備等前沿領域的科技產業集聚發展。三是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將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促進鄉村振興,釋放農村市場潛力,帶動加工、鄉村旅遊等產業升級,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
顶: 1踩: 83Copyright © 2019 Powered by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製度保障和耐心資本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關鍵,雲程萬裏網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