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機構之家
12月25日,鵬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揚基金”)發布公告,鵬揚競爭力先鋒一年持有自2024年12月23日起增聘基金經理戴傑。
注:以上人物係鵬揚基金戴傑
戴傑,複旦大學數學碩士,是鵬揚基金這兩年大力引進的基金經理之一。戴傑在2013年7月至2016年10月期間任職於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先後擔任數量分析師和投資經理。2016年10月底,戴傑加入匯安基金;次年1月首次擔任基金經理,負責管理基金產品匯安豐澤。在戴傑5年多的任期裏,匯安豐澤取得了230.11%的漲幅,年化回報為20.52%,在同類基金中名列前茅,為其去年“跳槽”至鵬揚基金增添了有力的砝碼。
戴傑加入鵬揚基金後,任公司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助理。2023年12月25日以來,其陸續擔任鵬揚成長先鋒、鵬揚成長領航等產品的基金經理。在這一過程中,上述兩隻產品的另一位基金經理伍智勇已於2024年3月25日離任。截至發稿日,查詢基金業協會的相關信息可知,鵬揚基金的人員信息列表中並未出現伍智勇的身影,其或已從鵬揚基金正式離職。
此次公告內容顯示,鵬揚競爭力先鋒一年持有現階段由戴傑與另一名基金經理趙世宏共同管理。趙世宏,北京大學金融學碩士,有著10餘年的證券從業經曆以及8年的基金管理經驗。曾任中銀基金行業研究員,易方達基金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大成基金基金經理。現任鵬揚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
注:以上人物係鵬揚基金趙世宏
值得注意的是,鵬揚基金的這位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在職業生涯的前5年管理的都是固收類產品。在鵬揚基金任職前,趙世宏在大成基金的固定收益總部管理著多隻偏債混合型基金和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大多在同類基金中的業績排名靠前。其中大成景利在其2年多的任期內取得了16.10%的回報,年化回報達到6.65%,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前20%。
然而,在加入鵬揚基金後不久,這位固收投資專家卻搖身一變成為了權益型產品的基金經理。其管理偏股混合型產品包括鵬揚數字經濟先鋒、鵬揚競爭力先鋒一年持有以及鵬揚豐融價值先鋒一年持有,成立以來無一例外回撤幅度巨大。其中,鵬揚競爭力先鋒、鵬揚豐融價值先鋒還都設有一年的持有期,基民投資者大部分都是深陷虧損的泥潭。
趙世宏自固收領域轉型至權益投資後,其投資表現未能達到預期,遭遇顯著挫折,這一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鵬揚基金在權益投資人才儲備方麵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短板。自2023年以來,隨著戴傑、馬超、張勳等人“轉會”到鵬揚基金,這家公司的權益基金經理開始大換班,業內外正密切關注這次“換血”效果,觀察這幾位基金經理所帶來的“鯰魚效應”。
重固收輕權益,基金經理變動頻繁
鵬揚基金成立於2016年7月,總部位於北京,是國內首家“私轉公”基金公司。股權結構方麵,鵬揚基金的實際控製人為總經理楊愛斌,持股比例超過45%;股權穿透後,其餘股份亦是由公司創始團隊成員及核心骨幹持有,與那些背靠券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公募基金公司有著鮮明差別。
鵬揚基金的現任董事長範勇宏在金融領域可謂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不僅是華夏基金的創始人,在華夏基金期間培養出了王亞偉、江暉等一大批明星基金經理,還見證並推動了國內基金行業的多個重要發展階段,被亞洲權威資產管理行業雜誌《亞洲投資者》評為“亞洲資產管理業最有影響力的25人”,是中國大陸基金管理公司中唯一當選者。現任總經理楊愛斌是間債券市場第一代從業人員,曾在華夏基金擔任固定收益投資總監,是範勇宏的老部下。
作為一家千億級別的公募,鵬揚基金目前的特色主要是固收類產品。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鵬揚基金旗下公募基金產品規模為1161.66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產品規模為849.62億元,且規模超16億元的產品均為債券型基金。
此外,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鵬揚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規模為42.36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為111.58億元,合計占比不到兩成。多隻權益類產品目前深陷困境,管理規模在清盤線的邊緣徘徊。
2023年以來,鵬揚基金旗下基金經理的變動較為頻繁。光是在2024年1月份,鵬揚基金就發布了21條基金經理變更/增聘的公告。除了引入戴傑、馬超、張勳等權益基金經理,2023年以來鵬揚基金自主培養的新任基金經理便有10位。此外,羅成、王華等固收“老將”相繼離任,導致鵬揚基金原本的人員架構出現明顯鬆動,給產品的業績表現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