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紅色暴雨(深圳今年首個“紅暴”預警發布後,這些身影讓人動容…)
5月12日,深圳發布了 今年首個暴雨紅色預警,全市進入暴雨緊急防禦狀態。
據市三防辦消息,截至12日17時,全市無災情、無人員傷亡、無內澇,交通秩序井然,水、電、氣等城市生命線工程運行平穩。
“防範強降雨,直擊第一線”。深圳廣電集團旗下深圳衛視《深視新聞》、第一現場、壹深圳客戶端聯合深圳發布、i深圳、深圳天氣、深圳衛健委等多家平台,同步開通的全天候直播仍在進行中。 截至記者發稿,直播已持續超過48個小時。
暴雨之中,多路記者分赴深圳各地。通過鏡頭,我們記錄到了這些令人動容的堅守……
風雨無阻的核酸采樣點
在此次的強降雨天氣中,不少核酸檢測點的工作人員們始終在堅守。他們提前做好防範措施,在突發情況下迅速反應,保障核酸檢測工作的正常進行。
5月12日晚九點半,記者來到了位於福田區蓮花街道景田歲寶門口廣場的一處集中采樣點。這裏的服務時間從早上9點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盡管惡劣的降雨天氣仍在持續,該點位的4個采樣台卻全都保持正常運行。
周邊居民告訴記者,這裏也是附近社區裏唯一一處在暴雨天依然維持開放的露天核酸采樣點。“檢測點布置牢固不漏雨不積水,測核酸的過程快速暢通,它可以正常運轉真是為大家帶來很多方便。”
但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也有一些核酸檢測點受到了此次強降雨的影響。在龍崗區橫崗街道華僑新村,一處采樣點的擋雨棚在12日淩晨被風雨吹翻了。
社區工作站副站長明熙告訴記者,巡查隊發現這一情況時是在淩晨三四點,工作人員立馬就組織人手重新布置點位。經過連夜的忙碌,該采樣點在12日一早正常運行。
逆風而行的道路“找茬人”
強降雨天氣下,有一群人還要雷打不動地“壓馬路”,每天步行15公裏。他們就是城市道路的“找茬人”道路巡查員。
今年52歲的敬守宏,是南山區一名從事道路管養巡查已經24年的“老將”。“482條道路,155座橋梁,33個涵洞。”轄區的每個角落敬守宏都用腳步丈量過,哪裏有邊坡哪有涵洞,他張口就來。
5月12日,深圳發布今年首個暴雨紅色預警,敬守宏再次披掛上陣。
目前,深圳共有道路巡查人員665名,承擔著總長6530公裏道路,以及3733座橋梁涵洞、120座隧道、3575座邊坡擋牆的日常巡查任務。每一次彎腰俯身、每一次邁步前行,風雨中他們的身影便是我們安心之所在。
乘風破浪的守護 一直都在
目前,深圳全市已啟動防汛II級應急響應,東、西部海區暴雨紅色預警持續生效中。據海事部門介紹,自12日零時起,轄區內所有涉客船舶、危險品船舶、棄土和砂石運輸船舶、施工船舶等船舶停止作業。
深圳海事部門已進入Ⅱ級響應狀態,及時向轄區港航企業、船舶發布氣象預警信息和交通管製信息,督促做好船舶停止作業和航行的措施安排。同時,一線執法力量也不斷充實,巡航巡查不斷強化,全麵排查治理海上風險隱患。
截至12日12時,海事部門已發送預警信息8800餘條, 開展岸線巡查70餘次,出動一線執法人員300餘人次。目前,深圳轄區包括專業救助船艇、海事巡邏艇和拖輪在內共46艘處於應急待命狀態,可隨時應對海上突發情況。
雨中的關愛 一個都不能少
受暴雨影響,12日淩晨,龍崗高中園四百多名居住在工地的施工人員,需要臨時進行安全轉移。接到通知後,坪地街道馬上啟動應急措施,開放了蘭陵學校、坪地中學兩處校園作為臨時安置區,為工友們提供遮風避雨的場所。
同時,各項防疫工作也遵照程序執行。工友們進入校園之前,需要經過登記、測溫、驗健康碼等流程。現場還布置了應急場所獨立通道,在場所內做到專區管理,配齊適量的防疫洗消物品。
寶安區西鄉街道也有序開放海灣中學、流塘小學、鐵崗社區居委會等十個應急避難場所,妥善安置有需求的人員入駐休息。
在海灣中學,截至12日中午共安置有260名建築工人。街道安排了24小時值守人員,並準備了食物、水及簡易醫療藥品等物資。
據記者從市應急管理局了解, 截至12日上午,全市共開放室內避難場所688個,臨時轉移安置人數約5萬人。
記者 :湯蕊嘉 鍾鵬超 王鶴寧 王雅楓 蔣宗成 毛芸 付佳琪
視頻製作 :劉達奇 李添裔 黃婕
視覺設計 :楊倫 潘純鳳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