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分”即為“平分”的意思,除了指晝夜平分外,還有一層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過後,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此時,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
秋分養生有哪些講究?
一、飲食調理
飲食上,除了要多飲水、多食新鮮蔬果外,還應多吃一些潤肺生津、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芝麻、梨、藕、百合、荸薺、甘蔗、柿子、銀耳、蜂蜜等。其中,百合因味微苦,性平,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特別適合在秋分節氣食用,但需注意的是,因其性偏涼,胃腸功能差的人應該少吃。
秋分過後,意味著即將要進入深秋了。到了這個時候,人們需要防秋燥。因為秋季風多幹燥,燥邪容易侵入身體內部而導致人生病。不注意養生的人們,在溫度變化巨大的時候,人體的免疫力就會開始下降,容易患上咳嗽、感冒等疾病。這時候,不妨多吃一些有助克製秋燥的蔬果,常見的有柑橘、柿子、蓮藕、山藥等。這些食物非常甘潤,能夠很好地降低燥邪對身體的傷害。同時,要記得遠離辛辣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刺激性過強,吃多了會加重體內燥邪,使秋燥變得更嚴重。
二、睡眠調整
秋分時仍應遵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養生原則。睡覺時頭宜朝西。早在唐代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載:“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春夏屬陽,臥時宜頭朝東;秋冬屬陰,臥時宜頭朝西,以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
睡覺時,宜側身屈膝而臥,可使精氣不散。長壽老人一般睡眠時都呈側臥,而以右側弓形臥位最多,正符合古人所言的“臥如弓”。對於健康人群來講,正確的睡眠姿勢為一手曲肘放在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右側臥,微曲雙腿,全身放鬆。這樣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自由變動,且全身肌肉可以得到充分放鬆,胸部受壓最小,而且不容易打鼾。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患有心髒病、腦血栓、胃潰瘍、肺氣腫等疾病的人來說,睡覺時不宜采用此姿勢。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beachstik.com/Ly72d3/6716.html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