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設協理事長朱長喜:行業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理事長朱長喜在日前召開的“預見2025暨攀成德第八屆建築業年度論壇”上發表開幕式致辭。文字整理如下:
正確認識當前麵臨的嚴峻形勢
近年來,受國內外諸多不利因素的疊加影響,勘察設計行業與建築業一樣,在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之後,正在經曆一輪低速增長期。雖然全行業的營收增速高於GDP的增長速度,但傳統勘察設計業務營收增長的速度仍低於預期,尤其是建築設計行業麵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
盡管2023年工程勘察、市政設計營收分別有1%和0.6%的增長,但占比較大的建築設計營收仍出現8.4%的負增長。尤其是新簽合同額大麵積下降,意味著留給今年和未來的任務量還在下降,傳統業務營收仍處在下降的趨勢中。
據統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2013年高點後,增長幅度仍在縮小;2023年底,12個債務高風險重點省份被嚴控新建政府投資項目。在2024年的調研中,看到了合同額的負增長、叫停新增基建項目帶來的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建築設計企業不得不采取各種降本增效的優化措施,以渡難關。同樣作為建築設計企業下遊的建築施工企業也一樣艱難。
麵對複雜嚴峻的形勢和許多不確定性,要充分認識到這不是一個領域、一個行業的問題,也不是某一個企業的問題,是工程建設領域要共同麵對的問題。勘察設計行業、建築業要直麵困難,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化危為機,要清楚地看到行業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站在了新的曆史方位,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一個確定性。
準確識別當前麵臨的發展機遇
機遇和挑戰總是相伴而生、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在困難時期,必須擁有一雙慧眼,看到光明、看到機遇,因為我們堅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國家政策的明確導向、有四十餘年改革開放打下的堅實基礎,還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向好的大趨勢沒有改變,這也是未來發展最大的利好。光明一定有,機遇一定存在,我們有理由堅定發展信心。
從宏觀層麵看,國家采取了一係列利好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300多項改革措施,也在陸續地落地和實施,包括金融貨幣政策、化解地方債政策等,正在逐步落地生效,對穩定房地產行業信心、降低地方債風險、擴大市場需求、促進經濟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後五年,將有10萬億的專項債額度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債務風險;降低購房貸款利率、降低首付比例、解除限購措施等一套組合拳,將有力促進房地產業的穩定發展。
我國勘察設計行業、建築業的高速發展是伴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而發展,與發達國家城鎮化水平相比,我們還有十幾個百分點的增長空間。
從服務對象層麵看,城市更新、鄉村振興、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雙碳戰略等都將給行業帶來發展機遇。
首先,看城市更新。目前我國城市數量已達694個,城鎮化率達到66.2%。進入新時代,住建事業發展也站上了新的方位,城鄉建設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的發展階段,社會和群眾對城鄉建設的要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包括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設施建設“三大工程”,以及與之相關的“新城建”、“四好”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等等,都孕育了很多的市場機遇。
其次,看鄉村振興和農業工程建設。近年來,提高鄉鎮建設水平、推動鄉村全麵振興,進入了關鍵時期,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和小城鎮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成為今後一個時期的主攻方向。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程建設,投資規模每年都是萬億級且逐年增長,以高標準農田為標誌的設施農業、設施養殖業等,都需要以設計為引領。
再次,看雙碳戰略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將以重點行業為抓手,優化產業布局與用能結構,加強產業一體化發展,實現減碳降排。國家在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信息通訊等重點領域,已經製定了多項雙碳政策,工程設計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紐帶,是雙碳戰略實施的重要引領環節。
科學應變,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空氣稀薄地帶看到了機遇,在困難時期看到了光明,接下來就看如何行動起來,鼓起勇氣抓住機遇,這是我們戰勝挑戰、跨越行業劇變的河流、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我們知道,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贏得未來的必由之路。
以科技創新打造新質生產力。企業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推進的契機,加強頂層設計,建立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科技創新體係。通過持之以恒的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能力,全力打造新質生產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以管理創新提升管理效率。管理能力是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管控項目實施風險、保證項目質量安全,實現企業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目標的重要基礎。企業要進一步推進管理創新,針對業務的不同特點,優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對現有管理係統、信息係統進行迭代升級,以全麵、動態、精細化的業務管理,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實現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標。
以業務模式創新拓展設計價值。要全麵總結二十多年來勘察設計行業創建國際工程公司的成功經驗,深入貫徹落實國辦“19號文”的精神,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管理創新為依托,推進業務模式創新,大力推行以設計為主導的工程總承包,增強內部資源整合力和風險管控能力,最大限度地拓展設計價值,實現業務量增質升。
以人才發展創新夯實發展基礎。人才是第一資源,企業要做好人才發展的頂層規劃,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企業創新發展最優先的地位,改革人事培養、引進試用等機製,培養造就滿足企業創新發展需求、德才兼備、高素質的複合人才隊伍,夯實企業創新發展的基礎。
各位專家、企業家,新時代呼喚新作為,雖然未來的征程上還有困難和挑戰,但我們相信,隻要我們堅定信心、堅持創新引領,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化作推進行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動力,艱苦奮鬥、善作善成,我們就一定能走出空氣稀薄地帶,迎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春天。
(來源:攀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