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下稱“可可豆動畫”)獲得國家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及電影發行資質,標誌著這家以《哪吒》係列電影聞名的動畫公司正式打通“製作-發行”全產業鏈,從內容創作者向產業操盤手轉型。這一事件不僅引發行業對國產動畫產業格局變化的關注,也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新的觀察樣本。
資質突破:從“代工”到全產業鏈自主權 ⠀
根據公開信息,可可豆動畫獲得的廣播電視節目製作許可證有效期至2027年2月16日,涵蓋動畫片、電視劇、綜藝、廣播劇等多元內容製作與發行;電影發行資質則賦予其獨立完成院線電影發行的能力。
此前,盡管《哪吒》係列由可可豆主導製作,但發行與宣傳高度依賴。此次資質落地後,可可豆將減少對外部機構的依賴,直接掌控內容變現的關鍵環節。 ⠀
這一轉變的背景是國產動畫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以《哪吒2》為例,其全球票房已突破145億元,登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及全球動畫影史票房榜首,證明了國產動畫的全球競爭力。可可豆的資質升級,可視為行業從“單點突破”邁向“體係化運營”的標誌。
商業邏輯:利潤留存與風險博弈⠀
從財務角度分析,獨立發行權的核心價值在於利潤留存率的提升。以《哪吒2》為例,光線傳媒作為發行方通常可分得票房收入的10%-15%(約14.5億-21.75億元)。若可可豆自主發行,這部分收益將直接轉化為公司利潤,同時衍生品開發、版權運營等長尾收入也將更高效地反哺創作。
但硬幣的另一麵是風險承擔能力的考驗。動畫電影製作周期長(如《哪吒2》耗時5年)、成本高(首部製作成本約8000萬元),獨立發行需承擔宣發成本及市場不確定性壓力。對此,可可豆通過團隊擴張(從百人增至200人)及成都政府政策支持(如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資源傾斜),試圖構建抗風險基礎。
行業變局:合作模式重構與競爭升級 ⠀
可可豆的資質突破可能引發三重行業影響: ⠀
其一, 頭部公司話語權再分配:光線傳媒與可可豆的合作關係麵臨調整。盡管雙方仍保持“投資+製作”的綁定(光線為《哪吒》係列主投方),但可可豆的獨立發行能力將削弱光線在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未來合作或轉向“聯合發行”或“項目分賬”模式。
其二, 中小動畫企業生存空間擠壓:可可豆的全產業鏈能力可能吸引更多資本與人才向其集中,形成“馬太效應”。而依賴代工或單一環節的中小企業將麵臨更激烈的競爭,行業洗牌加速。
其三, 區域產業帶崛起:成都通過政策扶持(如稅收優惠、人才引進)推動影視產業集群化發展。可可豆的案例可能吸引更多動畫公司落戶成都,形成“內容創作-技術研發-衍生開發”的生態閉環。
未來挑戰:創作者與管理者角色平衡 ⠀
盡管資質升級帶來商業想象空間,但可可豆仍需解決核心矛盾:導演餃子(楊宇)作為公司實際控製人(持股56%),如何平衡創作與管理職責? ⠀
公開信息顯示,餃子性格內向,曾坦言“不擅長社交,希望回歸創作”,而公司運營需涉及資本運作、團隊管理等多維度事務。若過度介入管理,可能影響其作為導演的創作效率;若放權職業經理人,則需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此外,許可證有效期僅兩年(至2027年2月),短期內需證明獨立運營能力以延續資質。
資本視角:估值邏輯切換與長期價值 ⠀
對投資者而言,可可豆的資質升級意味著估值模型從“內容生產商”向“平台型公司”切換。參考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購前的估值邏輯,其核心指標將包括: ⠀
• IP儲備深度:除《哪吒》係列外,可可豆已注冊“餃子導演”商標及敖丙、申公豹等角色著作權,未來需拓展新IP以降低單一項目風險。 ⠀
• 跨媒介開發能力:綜藝、廣播劇等新業務能否複製電影成功,將成為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 ⠀
• 國際化布局:《哪吒2》海外票房占比約18%,後續需加強全球發行網絡建設以提升收益。
結語 ⠀
可可豆動畫的資質突破,既是國產動畫產業成熟化的裏程碑,也是創作者主導型公司轉型的試金石。其未來發展路徑或為中國文娛行業提供“內容驅動+全鏈運營”的新範式,而資本市場的反饋將檢驗這一模式能否經受周期考驗。
對於行業而言,更值得期待的是: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創作精神與產業化能力結合,能否真正推動中國動畫走向全球價值鏈上遊?
(注:本文結合AI工具生成,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