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億!成立僅幾個月的神秘操盤手掃貨中國TCE!
要說2024年醫藥行業什麽細分賽道最火?TCE肯定榜上有名。重磅交易、大額融資、並購、NewCo等各類事件頻發,全麵展現出了這個賽道非凡的活力和熱度。
12月16日,火熱的TCE再次成為醫藥行業重點押注的賽道。一天之內,Candid Therapeutics接連宣布分別與諾納生物、岸邁生物、Ab Studio三家企業達成了TCE合作。已知合作總額高達1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14億元)。

當地時間12月16日,Candid宣布與和鉑醫藥子公司諾納生物已就開發下一代T細胞銜接器(T cell engager, TCE)達成一項研究合作及授權協議。根據協議條款,諾納生物有權獲得首付款和潛在裏程碑付款最高達3.2億美元。Candid將負責產品的所有後續開發工作。
同一天,Candid宣布與岸邁生物達成戰略研究合作,以發現和開發自身免疫適應症的新型TCE候選藥物。根據協議條款,假如多個候選藥物能夠成功進入商業化階段,岸邁生物有權獲得首付款和總計超過10億美元的開發和銷售裏程碑付款,以及基於淨銷售額的特許權使用費。Candid擁有開發和商業化合作項目的全球獨家權利。
另一邊,Candid宣布與Ab Studio已達成戰略研究合作,以發現和開發適用於治療自免疾病的新型TCE。根據協議條款,Ab Studio將收到未披露的付款。Candid 擁有開發和商業化合作程序的獨家權利。
01.
Candid偏愛中國元素
Candid一天內達成的三項合作背後,都充滿了濃厚的中國元素。諾納生物和岸邁生物作為兩家中國Biotech,自不必多言。Ab Studio雖然是一家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的生物技術公司,其背後仍然具有濃厚的中國元素。
Ab Studio成立於2017年,由華人科學家劉躍博士參與創辦並擔任總裁。劉躍博士具有二十多年抗體藥物研發經驗,其最早研究抗體是1992年。從南京大學生物係畢業後,劉躍博士進入蘇州醫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其導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長耿教授。阮教授是最早在中國用雜交瘤技術進行抗體研發的科學家之一,他的實驗室也是中國最早做重組抗體的實驗室之一。
目前,Ab Studio擁有多個基於電腦輔助設計的技術平台,包括一係列多特異性抗體平台,內吞性抗體平台及針對蛋白聚集性疾病的抗體酶平台。2019年,Ab Studio成功轉讓了若幹抗腫瘤雙抗項目給嘉和生物, 並spin off 了一家治療用抗體公司Ab Therapeutics,ABT licensed了ABS的雙抗平台專利,並在嘉和生物的投資支持下研發新的抗腫瘤雙抗。創立至今,Ab Studio已license out 多個雙抗及三抗並在high impact, peer reviewed journal 上發表了多篇研發論文。
除了這三次TCE合作都與中國有關之外,Candid本身也是一家具有濃濃中國元素的TCE企業。Candid 於今年9月宣布成立並同時宣布收購生物技術公司Vignette Bio、TRC004。值得注意的是,Candid收購的兩家企業,以及隨之獲得的兩款核心管線,均來自中國Biotech。
Vignette Bio是岸邁生物授權EMB-06與Foresite Labs成立的NewCo公司。核心交易管線EMB-06是一種新型的BCMA㗃D3 雙特異性TCE。這種雙抗通過結合腫瘤細胞表麵的BCMA和激活T細胞,介導T細胞特異性殺傷表達BCMA的腫瘤細胞,主要用於治療複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C 2004是嘉和生物授權GB261與Two River、Third Rock成立的NewCo公司。核心交易管線GB261是一種新型差異化CD20/CD3雙特異性TCE。GB261對於B細胞惡性腫瘤是一款非常有潛力的雙特異性治療抗體,較其他CD3/CD20抑製劑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有望成為一種更好更安全的TCE藥物。
02.
TCE爆火,交易總額近百億美元
無論是從BD、並購、臨床、融資還是NewCo模式等各方麵來看,TCE賽道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麵。
在BD方麵,除了上文所述的中國企業之外,今年國內還有恩沐生物、同潤生物、康諾亞、藥明生物等多家藥企均實現了TCE療法的BD授權,總交易金額超40億美元。在交易方麵,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2024年全球共發生了將近23筆TCE交易,總金額超98億美元。在這些交易中,涉及國內項目金額最高的兩筆交易,分別為同潤生物與默沙東達成的CD3/CD19雙抗TCE交易(13億美元),以及岸邁生物與Candid達成的新型TCE候選藥物交易(10億美元)。
在收購方麵,今年1月,默沙東宣布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共計6.8億美元收購了Harpoon。通過這次收購,默沙東不僅獲得了目前臨床中具有前景的DLL3/CD3抗體,而且獲得的Harpoon多個三特異抗體平台,包括下一代多特異抗體平台——在腫瘤微環境中特異性激活的ProTriTAC和TriTAC-XR三特異抗體平台,從而快速切入TCE賽道。
在臨床研究方麵,現階段,全球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超120款T細胞銜接器藥物中。動脈網梳理發現,其中竟有近半數的臨床階段的TCE藥物,有中國藥企參與或主導開發。除了前麵提到已經完成交易的幾家Biotech外,在CD19/CD3、CD20/CD3、CD3/CLDN-18.2、CD3/DLL3等靶點的TCE藥物開發中,國內Biotech均跑在了全球新藥研發的前列。
在融資方麵,今年9月,專注於TCE療法的Candid宣布獲得了3.7億美元A輪融資,創下了今年歐美生命科學領域金額最大單輪融資紀錄。在TCE領域,NewCo的資本運作模式也越來越受歡迎。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在2024年6起NewCo交易中,TCE管線交易就占5起。
為何TCE已成為各大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大概是因為TCE在血液瘤、實體瘤、自免疾病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場景。
在血液瘤領域,目前全球共有7款TCE雙抗獲批上市,主要來自安進、羅氏、艾伯維,覆蓋BCMA、GPRC5D、CD20和CD19等靶點,獲批多發性骨髓瘤、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等多個血液瘤適應症。
在實體瘤領域,今年5月,安進的塔拉妥單抗被FDA加速批準用於治療三線小細胞肺癌,成為首款治療實體瘤的TCE藥物,給TCE在實體瘤領域大放異彩探明了道路。此外,針對PSMA,STEAP-1等靶點的TCE雙抗,也在不斷釋出針對前列腺癌的早期優異數據。
而更令人矚目的是TCE在自免領域的崛起。目前,全球共有20餘款處於活躍狀態的TCE藥物開展了自免相關的臨床研究,主要集中在CD3㗃D19、CD3㗃D20、CD3㗂CMA等靶點組合類型。在國內,信達生物、康諾亞、、正大天晴、新時代藥業、益科斯特、億一生物、綠竹生物、愛思邁、康諾亞、億騰嘉和、天廣實、、等企業皆已有相關產品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不難看出,隨著技術的優化和研究的積累,TCE藥物的應用範圍將日益拓寬,從腫瘤學延伸至自免疾病等多個領域。在這些細分領域中,到處都有著中國藥企的身影,而中國藥企也必將被書寫進TCE新藥發展曆史。期待在產業鏈的協同發力下,TCE領域能夠加速發展,為患者帶來更多可及的療法。
(轉自:求實藥社)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