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會上,追到了這8位明星
來源:長安街知事
撰文 | 劉柳
最近這段時間,《厲害了,我的國》火熱上映,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車讓國人的自豪感爆棚。不過,這些大國重器背後的締造者卻低調得多,有些小夥伴可能從未謀麵,甚至連名字都不知道,這次全國兩會上,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就開啟“人臉識別”功能,帶你一起來“追星”。
許多小夥伴們曾經被中國“墨子號”刷屏,但卻對托舉它飛上太空的潘建偉院士相對陌生。在政協“委員通道”上,知事就注意到了他的身影。
被譽為中國“量子之父”的他,對中國量子通信的發展十分有信心,希望通過5到10年的努力,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來保護千家萬戶的信息安全。
高鐵建設向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去年“複興號”動車組在京滬線以時速350公裏投入運營,為世界高速鐵路商業運營樹立了新標杆。而這個讓國人驕傲的“中國製造”的帶頭人,卻是一位女性工程師——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工程師趙紅衛。
趙紅衛告訴知事,未來,中國高鐵將朝著係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動車組將實現自動駕駛功能,從列車啟動、加速到減速、停車,司機隻要按一個按鈕就可以完成。
與潘建偉、趙紅衛一同出現在“委員通道”上的,還有“航天英雄”楊利偉。
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的他帶來了好消息:中國的航天工程已全麵轉入空間站的建造階段,這標誌著中國的載人航天全麵進入了空間站這個新時代。
與此同時,楊利偉還透露,備受關注的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啟動。這次不僅選拔數量要增加,選拔航天員的種類也發生變化,招收範圍上,要麵向社會相關領域進行選拔,還要選拔女性航天員。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發現,針對大家關注的空間站建造,還有一個人很有“發言權”——中國載人飛船係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今年兩會,他是遼寧代表團的人大代表。
昨天,張柏楠也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目前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已經圓滿收官,空間站研製正在按計劃進行,計劃2022年前後建成。
張柏楠相信,未來幾年,我們的很多航天領域會從“跟跑”轉為“並跑”,飛船領域也會實現與世界同步,新一代飛船能力和指標將會達到甚至超過國際先進水平,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我們的貢獻。
還記得前段時間分外吸睛的“造島神器”嗎?沒錯,就是去年底完工下水的“天鯤號”。在這一“神器”的背後,有一支龐大的中國工程師專業隊伍。其中,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天航局)總工程師顧明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來到兩會。
當時,為申請牽頭研發自航重型絞吸船項目,顧明下了不少功夫。“工作中遇到困難,任務完不成的時候,天天晚上睡不著覺,著急到耳朵都聾了”。
這次,顧明提交了一份特殊提案——建議設立工程師節。在他看來,現在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島等都已成為世界品牌,這些離不開工程師的摸爬滾打、熱曬雨淋,甚至還要冒著生命危險。但工程師群體所擁有的社會影響待遇,還沒達到它應有的地位。顧明認為,中國到本世紀中葉要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工程師必不可少,他們將大有用武之地。
提到楊偉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也不太熟悉,但他主持設計的殲10、FC1“梟龍”、殲20等一係列戰鬥機早已名揚海內外。他曾公開過一封寫給2035年殲20的信,內容感人至深,其中有一句是“擔當在這頭,威脅在那頭”,讓人印象深刻。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楊偉十分關注軍民融合。6日,知事在四川代表團見到了楊偉的身影。他建議,進一步開放民營企業參與通道和建設信息共享機製,在確保保密性的前提下,完善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台、各地軍地聯席會議製度等平台建設,加強政策法規、采購及技術需求等公共信息交流。
隨著地鐵裏程的不斷刷新,小夥伴們有沒有好奇過,地鐵隧道是怎麽挖出來的?其實,這離不開有著“地下開路巨人”之稱的盾構機。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楊華勇院士帶領的團隊,長期研發盾構的“心髒”,使國產盾構占據國內市場份額80%以上,並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走出國門,出口十多個國家。
6日,在政協教育界別,楊華勇院士說,中國盾構下一步將挑戰18米直徑的世界紀錄,一個盾構機就有六層樓那麽高。
下麵介紹的這位政協委員,研究方向從海拔最高的望遠鏡到地下最深的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張新民主持建設的西藏阿裏原初引力波項目,將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引力波探測望遠鏡。
今年兩會,張新民出現在科學技術界別。昨天,張新民透露,目前項目進展順利,在未來3到5年左右,就能給出一個北天區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極化最好的天圖,在天圖中我們可以找尋原初引力波的線索,從而檢驗各種宇宙起源和演化模型,如暴脹、反彈、循環等。
除了世界上最高的望遠鏡,張新民還關注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實驗室——錦屏地下實驗室。目前,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兩個團隊,正在其中開展暗物質粒子實驗。科學家們在遠離地球噪音的地下,探測神秘的WIMPs(弱作用大質量粒子)。
每一個創新成果的背後,都有著無數埋頭苦幹的身影,有著眾多震撼人心的故事。他們身上蘊藏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始終默默奉獻、淡泊名利,幾十年如一日,甚至獻出了生命。
與那些影視明星相比,這些默默無聞托舉起“大國重器”的科技工作者,才是中國真正的“明星”,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將“不可能”變為“現實”,用一係列超級工程書寫著“彎道超車”的奇跡,讓我們向這些英雄致敬!
點擊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張玉
"标签: 高空作業車什麽類型車【二手海倫哲高空作業車】租高空作業車哪家好【租高空作業車認可眾能聯合】經營高空作業車【經營自己】每日論金|市場交投清淡 今日關注這一數據關於金沙田電動環衛車電話的信息
评论列表
8月貿易數據點評:需求已接近底部 穩增長將繼續加碼|貿易
李稻葵:未來十年經濟增速仍可重回7%以上|經濟增速
全國人大財經委建議修改個稅法 提高起征點|國際|起征點|全國人大
專家:明年財政赤字率或提到3%|財政赤字
非限購城市首套房首付降至25% 百萬房產首付可少掏5萬|房產